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

C1-1_全球的挑戰:剪報練習與分組報告

「你必須跟來自不同領域的人一起合作,很多時候是你不熟悉,甚至初次見面的對象,如何快速的抓到彼此工作的節奏跟融入小組之中,也是一門必要的學問。」

在這兩周的課程:「全球挑戰(一)」中,目的有兩個,一個是比較技術性的訓練,讓同學們了解「報紙」的重要性,了解如何善用剪報系統,另一部份也透過本次的活動,了解同學們在進行團體報告上的能力.

報紙作為一種收集資料的利器

對於不了解的事情,我們大概要有收集資料的能力.現在當然網路很方便,然而卻也因為資訊爆炸的時代,很多消息如曇花一現,「今日在網路上的訊息明天就找不到了」的窘境.因此,如何知道使用一個長期存有且俱有固定來源的資料,將會是做相關作業或未來工作很重要的一環,畢竟,擁有知識/資訊就擁有力量。

報紙是如此的重要,成為知識與資訊的來源。由於持續且規律性出版的特性,報紙作為「報導事件」工具,它不只是一個用來報導事件的社會公器,若能夠長期收集,他也是一個用來了解事件來龍去脈的好來源。此外,也由於他是某種發聲桶,因此可以透過收集不同的媒體,了解社會上對特定事件的不同看法,甚至角力。因此,如何能夠善用剪報收集,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,是一很重要的訓練。

在訓練中,如何好好抓住一個主題的關鍵字第二(甚至第三)關鍵字,成為重點.

然而,在第一次的練習中,我並沒有嚴格要求同學們一定要將剪報整理出來,以至於大部分同學的報告仍大量地依賴GOOGLE所查詢到的懶人包資料,這是比較可惜的一件事情。懶人包,例如WIKI PEDIA並不是不好的東西,但是在一個追求「正確性」的專業訓練上,仍然只是一個可供參考,但是不可以直接引用的資料來源.原因我已經強調很多次,因為WIKI PEDIA是一個公開且匿名的編輯系統,好處是資料可以大量地搜集,壞處是你找不到人可以為WIKI所說的論點負責.例如,潤華的一則小文,便被不知名的人士引用在WIKIPEDIA一則關於移工書店的欄位中,用以批評「文化飛地」的觀點,但是編輯的人並沒有述說我本文中的前後文,來引用說明為什麼我會憂慮移民書店作為文化飛地的問題。因此,我對於WIKIPEDIA找不到人可以辯論與請求修改的缺點,深受其害。

未來在多次的練習過程中,潤華會慢慢告訴大家如何將剪報整理起來。目前台灣常用的剪報系統有:中時新聞資料庫以及聯合知識庫。只要你一天是東華大學的學生,都可以透過東華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料庫入口頁進入,以自己的身份証字號登入無償使用.使用方法與查詢方法上課時已經教導,詳情請進入e學苑下載上課檔案學習操作。

斯巴達式的報告練習

在短短三小時裡面需要整理、簡報製作、報告所有流程的斯巴達式訓練,或許對於有些同學們來說有點壓力。這樣的訓練最主要是希望同學們透過密集性的討論與收集資料,能夠快速地對一個議題能夠進行思考、發覺彼此的想法並且統整資料.要能夠如此順利進行討論與概念統整,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同學們必須是前進行閱讀與預習,才能夠快速地在三小時之內將概念與現實連串起來。希望在未來的一學期中,同學們能夠養成事前預習的習慣,必且多次練習課程中集中討論與整理、事後回饋與思考的方法。

三個主題的報告中,我可以看到同學們仍然怯生生,請不用擔心,現在你們才大一不是嗎?只要多練習,熟能生巧。然而,有些事情仍是需要提醒大家


  • 報告組織報告組織必須要有條理,尤其本次報告是一個事件型的報告.因此,「事件本身」、「在過程中的作用力或作用者」,以及「後續發展與影響」,則成為本類型報告主要結構,細部報告大家則可按照大結構而加以自行變化。
  • 報告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要上台報告,但一定要各司其職。在組織報告中,「分工」是必須要的.有些人適合收集報告,有些人外文好可以幫大家閱讀,有些人擅長整合結論,有些人擅長口條可以當門面,有些人組織能力強擅長頭影片編輯... 在分組報告中,前提是如何讓每一個人「各司其職」並且站在適合的工作崗位上,才是重點.然,重點是每一個人都需要貢獻,團體報告中最忌諱的是有些人做很累,有些人在那邊涼著。以本次練習來說,大部份的組別都很參與在討論中,但是我在巡視個組報告中,仍發現有少數組有「有些人做得很累,有些人很涼」的現象。大家可以再調整一下個組的步伐。

在後續的練習中,潤華還會讓各位同學嘗試「不熟悉」的同學一起做討論的練習。出社會後,同學們經常會跟來自不同領域、不同想法甚至不同立場的人一起合作,如何快速地進入狀況成為你們必須要擁有的技能,如果現在不開始練習,哪時候開始練習才可以呢?

請大家一起努力!

以下是關於這種啟發式上課的運作,大家可以參考:
http://www.cw.com.tw/blog/blogTopic.action?id=475&nid=5305&page=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